 
2025年10月21日至23日,木瑶集团贵州药材基地旅游研讨会圆满落幕。上百名市场伙伴走进云贵高原,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沉浸式溯源之旅。他们在此零距离探寻道地药材的生长秘境,共同感悟木瑶对自然本源与匠心品质的至臻追求。
重走木瑶路,见证十余年匠心耕耘

道地药材,是民族医药生生不息的根脉。唯有根深,方能叶茂;唯有药真,民族医药才能走向世界的广阔天地。“三碗水煎成一碗药,一个时辰便能见效”的千年智慧言犹在耳,而今却常闻“中药见效迟缓”。面对中药材领域的种种乱象,掣肘着民族医药前行的脚步,木瑶深知:守护道地,就是守护民族医药的传承根脉。肩负使命,躬身入局!木瑶建设自己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,是不容推卸的使命担当。
守正传承,云贵高原上的民族医药智慧
 
木瑶深植于瑶医药文化沃土,尤为注重“溯其源”与“求其真”。如瑶家采药成方,将百余味常用药材精妙归纳为“五虎、九牛、十八钻、七十二风”,木瑶传承三百余则瑶单方,皆严循古法,取自云贵高原纯净山水间的道地药材。这不仅是一套系统而深厚的民族医学体系,更是木瑶建立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的根本所在——既是对药材纯正品质的坚守,亦是对民族医药文化本真的回归与承续。
溯源首站:中草药初加工基地的匠心
 
10月22日,市场伙伴走进木瑶集团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。这座身处大山的基地,不仅是道地中药材的初始站,更是贵州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单位与盘州市科普教育基地。这里延续人工采摘与传统加工工艺,确保药材道地性。市场伙伴实地观摩,深入了解贵州民族医药发展历史,熟悉道地中药材及初加工工艺,亲身感受民族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探秘自然:仿野生种植保护区的药材宝库
 
大巴载着市场伙伴驶向中药材野生/仿野生种植保护区。行驶在盘山公路上,众人亲身领略“十里不同天”的奇妙气候以及独特喀斯特地貌,为不同习性的药用植物提供理想生长环境。木瑶在这里构建了近百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,坚持“野生/仿野生”种植方式,自然生长、足年采摘。市场伙伴亲眼见证后,对木瑶坚守品质的匠心与实力高度认可。
海拔之上的一览无余:药材基地观景台
 
来到海拔2200米的药材基地观景台,木瑶贵州道地药材基地尽收眼底。木瑶董事长王艳妮向市场伙伴介绍,截至2023年底,贵州基地中药材产量达17.1万吨,产值突破13.83亿元。自2020年扎根这片土地,木瑶一路耕耘,构建起广阔的种植基地。市场伙伴在欣赏喀斯特地貌、感受深山天然环境的同时,也深刻体会到木瑶对品质的不懈追求。
亲身体验:万亩天然药材种植基地的本源触摸
 
盘江天富万亩刺梨基地作为当地品质最优产区,成为市场伙伴的下一站。在这里,市场伙伴深入刺梨、地参、鱼腥草、蒲公英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区,认识新鲜药材,体会药农在深山里为道地中药材的呵护与耕耘,感受中药材生长环境,对“药材好,药才好”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民族盛宴:篝火映照民族根脉
 
夜幕轻垂,一场篝火在贵州的深山里温情点亮,融汇了苗族、瑶族、布依族、侗族等多民族风情。这片山川相间、多民族共生共融的土地,不仅是民族医药的沃土,更是智慧生根发芽的源头。市场伙伴们沉浸在这欢歌笑语的夜晚,于火光跃动间,悄然触碰千年民族医药的脉搏,探寻木瑶医药文化背后那份深沉而灵动的根与魂。
凝聚共识:研讨会上的初心坚守
 
10月23日的研讨会现场,常年扎根于药材种植一线的木瑶董事长王艳妮,分享创业之初的发心,秉持“传播、传授、传承,一生只做一件事”的经营信念,将民族医药文化传播至世界的每个角落。回顾木瑶十多年来在民族医药产业化道路上的深耕不辍,她常年隐于大山深处的种植基地,亲力亲为、严把每一道关,从源头上守护着那一份源自天然的品质。
此次溯源之旅,以“亲鉴为实”为引,让市场伙伴们走进木瑶在贵州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,真切触摸木瑶在药材源头的扎实根基。这段溯源之路,不仅是为了展示全产业链的深厚底蕴,更是为了让市场伙伴看见——那一份植根于民族医药的初心与坚守。透过深入的交流与体验,越来越多木瑶人读懂的是木瑶那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与付出。
有参与者由衷感叹:“木瑶的坚守,早已超越品质的层面,更承载着对民族文化的敬意与传承。”前路漫漫,木瑶愿继续与所有同行者携手,以笃行之姿、传薪之志,共赴中医文化复兴之约,助民族医药走向世界舞台。 |